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天然中唐 739 — 8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24 【介绍】: 唐僧。
姓氏里居不详。
少入法门,先参马祖道一,祖为立名天然
又师石头希迁禅师戒法
天台华顶三年,礼国一大师
宪宗元和中龙门山,与庞居士、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曾于洛阳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
十五年南阳丹霞山结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9—824 姓氏居里不详,禅宗僧人
少习儒典,后转奉佛法。
先参马祖道一,又师石头希迁,再诣马祖,寻入南阳丹霞山,转次居天台山华顶三载,又礼国一禅师
宪宗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自在为莫逆交。
曾于惠林寺焚木佛以御冬。
元和十五年(820),再入丹霞山世称丹霞和尚
穆宗长庆四年(824)卒。
谥智通禅师
祖堂集》卷四、《宋高僧》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四有传。
祖堂集》存其歌偈5首。
《全唐诗续拾》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不知何许人。
先以冠带见石头迁禅师南岳
执㸑三年。
始遂落发。
复得戒于岳寺之希律师
即造江西大寂法会。
大寂甚奇之。
俄居天台华顶三年。
寻诣径山
礼国一。
元和中
登龙门香山
善伏牛禅师
尝客惠林寺。
时天大寒
因取木佛像烧之。
以自燠。
或讥其拨无因果。
曰吾欲以毗舍利尔。
曰木头安从得舍利。
笑曰。
若是则可更取几尊来焚。
元和三年
洛阳晨。
出横卧天津桥上。
留守郑公驺从过之。
呵不为动。
公使问何人。
徐仰视而应曰。
无事僧。
公异之。
乃奉束帛袭衣。
月给米面。
自是归信者益众。
十五年春
乃结庵南阳丹霞山
以便林泉之乐。
一日谒忠国师。
先问侍者
国师在否。
者云。
在即在。
只是不见客。
云。
太深远生。
者云。
佛眼亦觑不见。
云。
龙生龙子。
凤生凤儿。
国师睡起。
者以告国师乃打十棒趁出。
闻之云。
不谬为一国之师。
明日却往礼拜。
国师
便展坐具。
国师云。
不用不用。
退步。
国师云。
如是如是。
却进前。
国师云。
不是不是。
国师一匝便出。
国师云。
去圣时遥。
人多懈怠。
三十年后。
觅此汉也难得。
访庞居士见女子灵照。
取菜次。
居士在否。
女子放下菜篮。
敛手立。
又云居士在否。
女子提菜篮去。
上堂阿你浑家。
切须保护一灵之物。
不是你造作名貌得。
更说什么荐与不荐。
阿你自看。
善巧方便。
不从外得。
善巧是文殊。
方便是普贤。
你更拟趁逐甚么物。
如今学者。
纷纷扰扰。
皆是参禅问道。
我此间。
无道可脩。
无法可證。
若识得释迦只者凡夫。
是阿你须自看取。
莫一盲引众盲。
相将入火坑。
夜里暗双陆。
赛采若为生。
无事珍重。
长庆四年六月
趣门人备汤沐曰。
吾有远役。
竟戴笠策杖蹑履。
垂一足。
未及地而逝。
寿八十六。
膳部员外郎镏轲撰碑文。
谥智通塔号妙觉
释天然
不知何许人也。
少入法门而性梗槩。
谒见石头禅师默而识之。
思召其自体得实者。
为立名天然也。
乃躬执爨凡三年始遂落饰。
后于岳寺希律师受其戒法
江西大寂会。
寂以言诱之。
应答雅正。
大寂甚奇之。
次居天台华顶三年。
又礼国一大师
元和中龙门香山
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后于慧林寺遇大寒
乃焚木佛像以禦之。
人或讥之。
曰吾毗舍利。
曰木头何有。
曰。
若尔者何责我乎。
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
留守郑公出。
呵之不去。
乃徐仰曰。
无事僧。
留守异之。
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
洛下翕然归信。
至十五年春言。
吾思林泉。
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
长庆四年六月
告门人曰。
备沐浴吾将欲行矣。
乃戴笠策杖入屦垂一足。
未及地而卒。
春秋八十六。
膳部员外郎刘轲撰碑纪德焉。
敕谥智通禅师
塔号妙觉。
少入法门。
谒见石头禅师
躬执爨三年。
始遂落饰。
后于岳寺希律师戒法
江西大寂
应答雅正。
大寂甚奇之。
次居天台华顶三年。
又礼国一大师
元和中
龙门香山
与伏牛禅师
为物外交。
后于慧林寺遇大寒
乃焚木佛像以禦之。
人或讥之曰。
毗舍利。
曰木头何有。
曰。
若尔者何责我乎。
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
留守郑公出。
呵之不去。
乃徐仰曰。
无寺僧。
留守异之。
乃奉束素衣两袭。
月给米面。
洛下翕然归信。
至十五年春
言吾思林泉。
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
长庆四年六月
告门人曰。
备沐浴。
吾将欲行矣。
乃戴笠策杖入。
履垂一足。
未及地而卒。
春秋八十六。
刘轲撰碑。
敕谥智通
塔号妙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通中唐 741 — 813年7月1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庐江何氏。
童年貌重迟。
见佛像僧仪。
必礼敬。
天宝初试经获度千泉之南安
盖侍父宦游所在也。
既进具。
大寂禅师一公于建阳佛迹岩及南康龚公山
密契深领。
有不可知者。
贞元二年
因谒石头禅师迁公。
益进所学。
四年大寂将入灭。
曰。
玉石之山。
资汝道业。
遇可居之。
伏牛自在禅师
观览京洛
至唐别。
见一山葱茜可爱。
问之乡人曰。
此紫玉山也。
陟其巅则有石紫色。
莹然如玉。
乃叹曰。
兹非先师之所记欤。
遂挂锡解囊其间。
参学之徒雾拥。
僧问。
如何出得三界。
答曰。
里许。
得多少时也。
进曰毕竟如何出得。
答曰。
青山不碍白云飞。
于頔相公问。
教中道。
黑风吹其船舫。
飘堕罗刹鬼国。
如何是飘堕罗刹鬼国。
咄曰。
于頔客作汉。
问这般事作么。
变色。
指曰。
飘堕罗刹鬼国也。
一日又问。
如何是佛。
相公
应诺。
曰。
切忌别求。
刺史李公道古寻为伽蓝。
弟子金藏别从百丈海禅师扣请。
元和八年
偶归省。
喜曰。
汝来也。
此山有主矣。
遽拽主丈去。
襄州道俗迎奉之。
是年七月十五日
无疾而逝。
春秋七十三。
释道通
姓何氏
庐江人
其为童也持重寡辞。
见佛形像必对礼叹咏不舍。
因父宦于泉州南安
便求舍丱披缁诵经。
合格敕度之。
天宝初载也。
道一禅师肇化建阳佛迹岩聚徒。
往焉。
一师于临川南康龚公山
亦影随而去。
然誓游方吴越之间。
明山谷靡不登陟。
迨乎回锡江西泐潭山门。
励心僧务不惮勤苦。
贞元二年南岳石头禅师
犹采缕加朱蓝之色也。
四年大寂禅师垂欲归化
昌言曰。
夫玉石润山秀利益汝道业。
遇可居之。
闻此言。
且同隐谶。
殊不详练。
其年秋伏牛山自在禅师同游京洛
回至唐州西。
有山峰孤林密四绝人烟实有尘外之趣。
乃问乡人。
云此山是紫玉山
通方忆大寂之悬记。
我合居是峰也。
乃陟崔嵬见山脊有石方正其色紫玉莹然。
叹曰号紫玉者合其称也。
先师之言非虚记也。
挂锡解囊。
参学之徒雾集。
始则诛茅构舍。
刺史李道古作意为建禅宫焉。
元和八年弟子金藏出参礼百丈海禅师
回见
愀然作色。
汝其来矣。
此山有主也。
曳杖径去襄州
道俗皆迎至七月十五日无疾而终。
春秋八十三。
一云故相国于頔最所归心尚书李翱礼重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唯俨中唐 760 — 8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29 【介绍】: 唐僧。
绛县人俗姓寒
年十七师事惠照。
代宗大历八年纳戒,谒石头禅师,住药山寺
宪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谒唯俨问道,唯俨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答之,顿悟。
释唯俨
俗姓寒
绛县人也。
童龀慷恺敏俊逸群。
年十七从南康湖阳西山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师所。
乃曰。
大丈夫当离法自净。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
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
药山焉。
一夜明月陟彼崔嵬。
大笑一声。
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
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
尽云是东家。
明辰展转寻问迭互推寻直至药山
徒众云。
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
自兹振誉遐迩喧然。
元和中李翱考功员外郎
李景俭相善。
俭除谏议自代。
及俭获谴。
乃坐此出为朗州刺史
闲来谒
遂成警悟。
又初见执经卷不顾。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性褊急。
乃倡言曰。
见面不似闻名。
乃呼应唯。
太守何贵耳贱目。
拱手谢之。
问曰。
何谓道邪。
指天。
指净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寻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馀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
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文会之交。
自相与述古言法六藉。
为文黜浮华尚理致。
言为文者韩柳刘焉
吏部常论仲尼既没诸子异端。
故荀孟复之。
杨墨之流洗然遗落。
殆周隋之世王道弗兴
文中子有作。
应在乎诸子左右。
唐兴房魏既亡失道尚华
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残。
吾约二三子同致君复尧舜之道。
不可放清言而废儒纵梵书而猾夏。
敢有邪心归释氏者有渝此盟。
无享人爵无永天年先圣明神是糺是殛。
无何邂逅于顿了本心。
末由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复遇紫玉禅翁
且增明道趣。
著复性书上下二篇。
大抵谓本性明白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牵复之。
犹地雷之复见天地心矣。
内教之返本还源也。
其书露而且隐。
盖而又彰。
文则象系中庸隐而不援释教。
其理则从真舍妄。
彰而乃显自心。
弗事言陈唯萌意许也。
韩柳览之叹曰。
吾道萎迟且逃矣。
陶鍊难化护法功多。
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
犹或云易。
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相继问道能开发道意。
大和二年将欲终告众曰。
法堂即颓矣。
皆不喻旨。
率人以长木而枝柱之。
抚掌大笑云。
都未晓吾意。
合掌而寂。
春秋七十云。
系曰。
尝览李文公复性二篇。
明佛理不引佛书。
援證而徵取易礼而止。
可谓外柔顺而内刚逆也。
故曰。
而忘言矣。
经云。
治世语言皆成正法者。
李公有
俨公一笑声彻遐乡。
虽未劳目连远寻而易例有诸。
隆墀永叹远壑必盈。
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姓韩
绛县人
童龀慷慨。
敏俊逸群。
年十七。
薙染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
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所。
乃曰。
大丈夫。
当离法自净。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耶。
遂谒石头禅师
密證心法。
药山焉。
一夜明月陟山巅大笑一声。
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
其夜澧阳人
皆闻其声。
尽云是东家。
明辰展转寻问。
直至药山
徒众云。
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
自兹振誉。
遐迩喧传。
元和中
李翱考功员外郎
李景俭谪。
出为朗州刺史
闲来谒
遂成警悟。
又初见执经卷不顾。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性褊急。
乃倡言曰。
见面不似闻名。
乃呼。
应唯。
太守何贵耳贱目。
拱手谢之。
问曰。
何谓道耶。
指天指净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于时。
暗室已明。
疑冰顿泮。
寻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馀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大和二年
合掌而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